一、人的血型是怎么分的?
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狭义地讲,血型专指红细胞抗原在个体间的差异;但现已知道除红细胞外,在白细胞、血小板乃至某些血浆蛋白,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抗原差异。因此,广义的血型应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个体间出现的差异。通常人们对血型的了解往往仅局限于ABO血型以及输血问题等方面,实际上,血型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都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动物血型的发现也为血型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人类ABO血型的遗传
ABO血性基因
科学研究发现,控制人类的ABO血型的遗传基因有3个:IA、IB、i。
其中,IA和IB对i为显性,IA、IB间无显隐性关系。
也就是说:
A型血的基因组成可以是IAIA或IAi;
B型血的基因组成可以是IBIB或IBi;
AB型血的基因组成是IAIB;
O型血的基因组成是ii。
ABO血型鉴定
通常只用两种抗血清即抗A及抗B血清,就可将群体分为四种血型。
根据血型的遗传规律,和临床工作方例起见,配偶间所生子女的血型如下:
各种ABO配偶所生子女的血型:
婚配式 子女可能有的血型 子女不可能有的血型
A×A A、O B、AB
A×B A、B、O、AB 无
A×AB A、B、AB O
A×O A、O B、AB
B×B B、O A、AB
B×AB A、B、AB O
B×O B、O A、AB
AB×AB A、B、AB O
AB×O A、B AB、O
O×O O A、B、AB
稀有血型
稀有血型就是一种少见或罕见的血型。这种血型不仅在ABO血型系统中存在,而且在稀有血型系统中也还存在一些更为罕见的血型。随着血型血清学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已将所发现的稀有血型,分别建立起的稀有血型系统,如RH、MNSSU、P、KELL、KIDD、LUTHERAN、DEIGO、LEWIS、DUFFY以及其他一系列稀有血型系统。
还有一种叫孟买型的稀有血型系统,在这种血型的红细胞上,没有A、B和H抗原,但在血清中却同时存在A、B和抗H三种抗体。
在稀有血型系统中,除RH血型系统外,其他各血型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非常小。因此,它们在实际的临床上远没有ABO及RH血型系统重要,但是,就其具体来说,如用血不当,有些抗体仍可出现致命的恶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展稀有血型的检测,建立完整的稀有血型档案,对于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基本上,O型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血型。但在某些地方,如挪威,A型血型的人较多。A型抗原一般比B型抗原较常见。AB 型血型因为要同时有A及B抗原,故此亦是ABO血型中最少的。ABO血型分布跟地区及种族有关。 ·
血液的生成
血液的生成很有趣,就像田径场上的接力跑,参与者有胚胎的卵黄囊、肝、脾、肾、淋巴结、骨髓等。造血始于人胚的第3周,此阶段还没有什么器官形成,一个叫卵黄囊的胚胎组织担起造血的第一责任。人胚第6周,人体器官形成,肝脏接着造血。人胚第3个月,脾是主要的造血器官。人胚第4个月后,骨髓开始造血,这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组织。出生后,肝、脾造血停止,骨髓负起造血的全部责任。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它们各司其职,但都来自同一种细胞--多功能干细胞。由这种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才变为在血管里流动的各种终末血细胞。
二、临床医学是什么概念?
校专业介绍:临床医学 学科:医学 门类: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专业名称:临床医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中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常见病名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 3.具有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实习安排一般不少于48周。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如果选护理学,很大概率是做护士,不过也可以做别的,可以自己开个小诊所,等等
三、临床医学本硕连读学校排名?
以西医临床医学为主排名,目前经教育部批准开展7年制教育的学校,军队院校未纳入排行榜:
1.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
3.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
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5.中山大学医学院(原中山医科大学)
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原同济医科大学)
7.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
8.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原湖南医科大学)
9.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
10.浙江大学医学院(原浙江医科大学)
11.首都医科大学
12.东北大学中国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
13.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原白求恩医科大学)
14.武汉大学医学院(原湖北医科大学)
15.山东大学医学院(原山东医科大学)
16.哈尔滨医科大学
17.天津医科大学
18.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原西安医科大学)
19.南京医科大学
20.河北医科大学
21.重庆大学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
22.南京大学医学院
23.南开大学医学院
24.同济大学医学院(原上海铁道医学院)
25.郑州大学医学院(原河南医科大学)
26.福建医科大学
27.暨南大学医学院
28.山西医科大学
29.苏州大学医学院(原苏州医学院)
30.大连医科大学
31.新疆医科大学
32.安徽医科大学
33.广西医科大学
34.青岛大学医学院(原青岛医学院)
35.东南大学医学院(原南京铁道医学院)
36.汕头大学医学院
37.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