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水污染污染源主要来自哪些人类活动
水质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水质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工业废水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据199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的资料显示:这一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共593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排放数量409亿吨,占69%。实际上,排污水量远远超过这个数,因为许多乡镇企业工业污水排放量难以统计。 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在农业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亿公顷耕地和220万公顷草原上,每年使用农药110.49万吨。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国家之一,每年表土流失量约50亿吨,致使大量农药、化肥随表土流入江、河、湖、库,随之流失的氮、磷、钾营养元素,使2/3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污染的危害,造成藻类以及其他生物异常繁殖,引起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的变化,从而致使水质恶化。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据调查统计,1998年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184亿吨。 我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全国有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目前850多条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致使许多河段鱼虾绝迹,符合国家一级和二级水质标准的河流仅占32.2%。污染正由浅层向深层发展,地下水和近海域海水也正在受到污染,我们能够饮用和使用的水正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世界头号杀手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0%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做“世界头号杀手”。答案补充 地表水污染. 五百多年以前,人们就认为饮用流经大城市的河水是危险的,而工业化,人口增长以及新的有毒化学品,使情况愈来愈糟。 ... 由于工业上不妥善处理汞化合物和其它重金属 ,也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汞通过食物链的进程逐渐集中,最后对吃鱼的鸟或人类 。 水污染是主要原因.人们向海水里排放的污水达数十亿吨生活污水,其中处理过的污水 不到10%...农药,化肥施用后,大部分残留物进入土壤里,又随雨水或灌溉用水进入水体,造成水污染. 向海洋倾倒化学和放射性废物的作法已持续多年。容器总有一天会腐蚀掉,有害物质便将进入海水中。我们对深层水与表层水的循环情况还了解不多,其过程或许比我们以前所想的要快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 原理都是一个样的
屎的气味中有什么有害成分吗
(屎)大便(粪便)是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部分。 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从肛门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 屎带有的一定的臭味,同时,有的屎还带有一定的药用。
粪便的形成
食物在胃和小肠内进行消化、主要是各种消化酶的作用。结肠不产生酶,只有细菌起消化作用。结肠内有多种细菌,大肠杆菌70%,厌氧杆菌20%,还有链球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乳杆菌、芽胞和酵母。另有极少原生动物和螺旋体。肠细菌的重要作用是能产生生理需要的物质,如食物缺乏维生素时可在肠内合成维生素K、维生素B1、B2、维生素H、维生素B12、B6、蔚酸,叶酸和消旋泛酸。也能产生吲哚、粪臭素、硫化氢使粪有臭味。如长期用抗生素则不易合成维生素而不能吸收,引起维生素缺乏症。食糜通过回盲瓣到盲肠每24小时约500~1000毫升。主要在右半结肠吸收,主要吸收水和钠,每日能吸收460毫当量的钠和350~2000毫升水。也吸收少量钾、氯、尿素、葡萄糖、氨基酸、胆酸和药物。直肠也能吸收水、少量葡萄糖、氨基酸、牛奶和药物。肠功能障碍、肠炎和感染时可影响吸收。腹泻时肠蠕动增强,吸收减少,严重时可丢失大量维生素、水和电解质。如果正常则在乙状结肠内形成粪便,等待排出。 大肠的结构
粪便的形成与食物无重要关系,禁食和正常喂养的动物粪便无显著区别,只是粪量减少。粪便组成都一样。含有食物中不消化的纤维素、结缔组织、上消化道的分泌物,如粘液、胆色素、粘蛋白、消化液、消化道粘膜脱落的残片,上皮细胞和细菌。如不吃蔬菜和粗糙谷类粪便组成常是一致的,即65%水分,35%固体。固体部分细菌最多可达50%,但大半细菌排出时己死亡。另外2~30%是含氮物质,10~20%是无机盐(钙、铁、镁)。脂肪占10~20%,有2种,分解的脂肪是食物未被吸收的,中性脂肪由细菌和上皮残片而来的。另有胆固醇、嘌呤基和少量维生素。正常粪便是圆柱形,长10~20厘米,直径2~4厘米,重100~200克。食用蛋白质的粪便为棕黄色或黄色,有臭味,硬而成块,含有很多革兰氏阳性细菌。食用碳水化物的粪便为棕绿色、恶臭味、软或半液体状、酸性、含有很多革兰氏阴性细菌。正常粪便稍有棕色,这是因有粪胆素和尿胆素,粪便颜色因食物而不同,某些药物可改变颜色。正常便为碱性,其高低与在结肠存留时间长短成正比。稀便是酸性可刺激肛门周围皮肤而疼痛。食用辣椒或饮酒可引起肛门直肠反应性充血使痔疮急性发作。 结肠内气体约100毫升,60%氮、10%二氧化碳、25%甲烷、5%硫化氢和少量氧气。气味因食物和气体组成而不同,如硫化氢过多可引起硫血红蛋白血症,出现紫绀为肠源性紫绀。这些气体的来源,主要是随饮食和呼吸吞入的空气,占70%。另外是细菌对碳水化物发酵而产生的,豆类、白菜、葱头产气较多。细菌发酵产生的气体,有的能燃烧,氢高达20.9%、甲烷7.2%,电灼时可引起爆炸应注意。肠内气体可使结肠轻度膨胀,帮助蠕动,气体越多肠越活动,腹内有微细的噼啪肠鸣。气体过多使肠壁扩张,牵拉神经从而致疼痛。继续扩张可使肠壁血管受压妨碍吸收进一步胀气,形成恶性循环。肠气向上打嗝由食管排出,向下由肛门排出,在肠内吸收到血循环内而感结直肠粘膜内有杯状细胞,分泌硷性粘液保护粘膜,滑润粪便,帮助排便。越是远段分泌越多,直肠分泌量就更多。化学和机械性刺激可增加粘液分泌,如直肠绒毛乳头状瘤,常排出大量粘液。肛腺也分泌腺液潴留于肛窦内,当排便时被挤出滑润粪便以利排出。有的细胞分泌激素如血管活性肠肽,能刺激肠液分泌,松弛肠肌。
(1)本草纲目/人部 《全州志》记载有一种名为“断肠草”(又名胡蔓藤)的剧毒植物,其中一种解药就是“以狗屎调水灌治”。 《资治通鉴》的“黄龙汤”是南北朝北齐时代中医郎中给和士开看病开药方子,就是以粪便酿成的药引。另外在诊断方面,粪便颜色、清稀或坚硬,都可以显示人的身体状况。春秋战国时期,勾践亲尝夫差的粪便,唐代郭霸也是亲尝魏元忠的粪便,南齐朝的庾黔娄为母尝粪而得孝名的,成为二十四孝之一。 于古印度及埃及,鳄鱼、大象等的粪便被认为具避孕作用。 (2)释迦牟尼曾像苦行僧一样吃粪便修行,“昼便入林中。夜便露坐……至冢间。取彼死人之衣。而覆形体……设见犊子屎。便取食之……日食一麻一米。形体劣弱。骸骨相连。顶上生疮。皮肉自堕。犹如败坏瓠卢……”(《增一阿含经》)。 (3)中国云贵高原部分少数民族村寨也有用人屎喂养鱼类的传统,在这些村寨里,厕所都建在鱼塘上面,人的粪尿直接排入鱼塘,由鱼儿消化掉,从而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生物循环。人类粪便作为禾苗养料的做法,则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可以上溯到神农时代,汉语中称转化人粪尿为肥料的专用沤化池为“圊”。自然界也存在一种昆虫,叫“屎壳郎”(蜣螂),它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之称。中国西藏地区存在一种比藏獒还要稀有和珍贵的袖珍犬,汉语称其为“痰盂犬”,当主人把它藏在袖筒里,外出拜访人家时,因在别人家里吐痰不方便,就可以把痰吐在“痰盂犬”嘴里。当痰盂犬听到主人的咳痰声时,便会主动伸出头来,张开嘴,接住痰,随即吞了下去,但并不会因此而生病。
在古代,没有冲水马桶,人们要解决排泄的需要,最基本的方法是在地上挖一个坑,完事后掩埋。在农业社会,粪便由于可以作为肥料,所以在城市,每晚会有专人收集装在木桶中的粪便 (俗称“夜来香”)。但在工业社会,有了化学肥料,以及人粪的卫生问题,令人们对粪便的印象大打折扣。但近四十年来,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由禽畜粪便等发酵制成的埋肥而产生的有机食品又受到社会的欢迎。 古时的人称排泄粪便为出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