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普法宣传体现了社区的什么功能?
我是加勒比海盗小丸子,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关于组织普法教育体现了社区功能的问题,我认为是体现了社区的教育宣传功能。因为举办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能从社区网格化的点对点功能出发,最大限度地做好对辖区居民的教育,让他们知法守法懂法,能够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爱护自己。这是一种基层最基本的教育普及手段,也是对我们推进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教育,加强法制宣传,依法依规发挥居民的合法权益,有着很好的积极效果。不知我的回答你是否满意?
二、中国为什么没有专业的普法网站或社区?
楼主提的这个问题,恰恰也是本人常年来思考的一个问题,虽然始终不得其解,但也小有领悟,写出来以求教于方家。
1.国内是否有比较成熟且有影响力的普法网站或社区?
就本人所掌握的情况看,如果壳、知乎这样的比较成熟普法类网站确实很少见,现在与法律相关的网站主要分两类:
一是学术类,这类网站主要刊载一些学者的论文、学术会议的纪要、学术讲座的内容等,虽然此类网站在法科学生和法学学者中知名度较高,但由于内容较为专业,因此受众群体较为有限,普通大众的阅读难度较大。
另一则是法律服务类,这类网站通常会根据案由来进行内容梳理,结合实际案件的分析比较多,上面的文章也大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这类网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让用户提问来推荐律师,所以内容质量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正义网是一个比较不错的综合类法律咨询网站,其内容以新闻为主,而该网站旗下的法律博客,吸引了众多国内法学名家以及专业人士,上面的有些文章,既有专业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希望这个网站以后的发展方向,能够更加亲民,让法律更加有趣。
2.为什么国内普法类网站发展缓慢?
在下觉得,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并且很难说哪一方面是起主导作用的,想到哪写到哪,列举一二吧:
第一,法学是一门十分重视规范训练的学科(这与我国基本沿袭大陆法系的法律体系有关),而经过此种规范训练的法律人写出的文章,往往读起来是很枯燥的。
首先,在结构上,法律讲究逻辑的严谨性,因此在对特定问题进行说明时,往往会有大量的前提假设铺垫,只有在排除其他可能性的情况下,才会表明自己的论点,这显然与快餐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不符。
其次,在文字表述上,法律重视概念的精准性,一个看似是同意的词,在法律上却可能的代表着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例如,“被告”与“被告人”之间的一字之差,就代表着被诉人涉及案件性质的重大区别,前者为民事诉讼,后者为刑事诉讼。这就使得法学文章的写作很少使用修辞方法,文学性大大降低。
而所谓普法,就是要面向普通大众,面向非法律人士,需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解释法律,但法律人在文字写作上的这种特性,不得不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法律类文章的传播效果。
第二,由于国人对于法律的传统观念,使得在我国,大部分人都是只有在遇到了具体问题时,才会去翻看与该问题相关的法条,如果没有遇到问题,则对法律知识并无兴趣。因此,我国主流的普法宣传方式,也大多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注重对法条进行解读,即使结合一些案例,到最后也都会落脚在法条上,而缺乏对法律原则、法律渊源、法律发展、立法背景等情况的介绍,让人感觉索然无味。
第三,楼主所说的普法方式,还是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但是,法律并非自然科学,对同样一个法律问题的处理,通常并没有一个唯一的答案,而只有一个最合适的答案,而要选择最为合适的答案,就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这就决定了真正有能力作出高质量回答的人,大多是有些岁数了,而且工作确实非常繁忙,让他们免费去网上回答一些问题,并不会给他们带来明显的好处。我相信,如果真找几个毛头大学生去回答问题,看的人也不会放心吧。
三、社区普法教育室管理制度
社区普法教育室管理制度
社区普法教育室是一个重要的法治教育平台,它承担着向社区居民提供法律知识和法治宣传的任务。然而,为了保证社区普法教育室的有效运作,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一、组织架构
社区普法教育室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领导机构:负责整体规划和决策,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 管理团队:负责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人员管理、资源配置等。
- 专家团队:由法律专业人员组成,负责提供专业知识和法律咨询服务。
- 宣传推广组:负责社区普法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 志愿者团队:由热心居民组成,参与到普法宣传和教育工作中。
二、工作内容
社区普法教育室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 法律知识宣传:通过举办讲座、答疑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法律知识。
- 案例解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向社区居民普及法律运用。
- 法律咨询: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解答相关问题。
- 法律援助:对有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纠纷调解:协助社区居民解决各类民事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管理流程
为了保证社区普法教育室的顺利运行,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
1. 活动策划:制定年度普法活动计划,确定主题和内容。
2. 资源准备:提前准备讲师、场地、宣传材料等所需资源。
3. 活动执行:按照计划进行普法宣传活动,并做好相关记录和统计工作。
4. 效果评估:定期评估普法活动的效果,改进工作方法和内容。
四、管理要求
社区普法教育室的管理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队伍建设:建立高素质的法律专业人员队伍,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 制度规范: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
- 信息共享: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形成工作联动机制。
- 宣传推广: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普法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
- 创新发展:不断创新普法宣传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普法教育室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发挥社区普法教育室的作用,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社区普法教育室,管理制度,法律知识,法治宣传,组织架构,工作内容,管理流程,管理要求。
四、法律上的“二五普法”、“三五普法”、“四五普法”、“五五普法”是什么意思?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X个五年规划。从1986年开始实施第一个全民普法五年规划,五年一次,简称“二五普法”、“三五普法”、“四五普法”、“五五.普法”
五、普法什么?
普法就是对全国人民进行普法学习,使人人懂法守法,用法律约束自己,全国人民的法律意思普遍提高。
六、普法时间?
2016年开始。 七五普法是指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通知指出,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体制,确保“七五”普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七、六五普法和七五普法的区别?
第一个区别是不同的时间,六五普法在七五普法前面,每个普法都是五年时间,每个普法阶段都有相应的普法任务,基本原则都是为做好对重点人群的普法为主,如:单位,学校,军队,社区等;如果要知道具体的区别要看当地的普法规划,目前已经开始的是八五普法规划。
八、三五普法四五普法的重点内容
提高全民法律意识,人人遵纪守法和谐共处
九、如何普法?
答:将传统法治宣传与多种网络传播手段、新媒体产品形式结合起来,强调各类创新产品共促,如动画、漫画、沙画、实景视频等;实现多种传媒手段并行,如微信、微博、网站、新媒体平台等,将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实现更好的法治宣传效果
十、八五普法有哪些参与普法途径?
八五普法参与普法途径: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手机新媒体,送法上门,知识竞赛,公众现场活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