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十一五规划有哪些?
十一五规划的纲要全文约55000字,共分为14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体制改革;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二、中国国际动漫节先后被国家十一五
作为中国动漫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际动漫节先后被国家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确定为国家级动漫节庆活动,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动漫专业展会之一。
中国国际动漫节的历史演变
中国国际动漫节起源于1994年,由中国文化部主办,中国动画家协会承办,正式命名为中国国际动漫节(China International Cartoon and Animation Festival,简称CCAF),迄今已成功举办多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04年,中国国际动漫节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项目,成为规划期内文化部重点推动发展的动漫领域重要项目之一,进一步提升了动漫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随后,中国国际动漫节连续被国家十二五、国家十三五规划确定为国家级动漫节庆活动,为促进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国际动漫节的发展成就
中国国际动漫节作为中国动漫产业的风向标和窗口,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功案例。通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国际动漫节不断壮大规模,丰富内容,提升影响力,逐渐成为国际动漫界的重要盛会。
在中国国际动漫节的平台上,国内外动漫企业、机构纷纷参与,展示最新的动漫作品、技术、产品等,促进了产业的交流合作,拓展了市场空间,推动了动漫产业的加速发展。
中国国际动漫节的成功举办,也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国际化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机会,使得中国动漫作品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关注和认可,提升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国际动漫节的未来展望
随着中国国际动漫节的不断发展壮大,未来将继续发挥其引领和促进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国动漫产业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中国国际动漫节将继续吸引更多国内外动漫业者参与,促进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
同时,中国国际动漫节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动漫界的合作交流,推动中国动漫作品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中国动漫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国际动漫节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中国文化的输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国际动漫节将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世界动漫产业的重要一员。
三、2021年的国家十一五计划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06-201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四、十一五纲领提出时间?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6年3月1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
《十一五规划纲要》 为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实现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即“六个必须”:必须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十月八日至十一日在北京举行。
五、十一五规划建设要求?
一,充分整合各种运输方式现有的信息资源,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客运、货运的顺畅流动、无缝连接,为建立公共信息平台提供信息支持。建议在“十一五”期间,以建立公共的客运、货运信息服务和电子交易平台为主,整合各运输方式现有资源,通过资源的开放、共享,达到信息的通畅、透明,使客、货运趋于合理化、有序化、高效化,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缓解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制约。
二,加强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业中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业的智能化,促进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将大力推进跨平台、跨区域,多种运输方式互通互连,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加强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的效率、安全、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以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为主,鼓励行业内外企业积极参与信息化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和服务,促进信息化市场和产业的形成,使交通运输信息化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四,全面、扎实地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的电子政务,通过办公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远程化、移动化,实现政务处理的高效化、透明化、合理化、协同化,提高政府为公众服务能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十一五”期间,将逐步完善交通运输行业政府办公自动化,逐步实现电子政务的信息处理平台或系统。
五,健全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规范,形成信息化发展的有利环境。“十一五”期间将通过各种优惠政策,继续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入到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当中,将人才需求由专业技术人才向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转变。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积极营造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六、十一五规划总结报告
十一五规划总结报告
引言
十一五规划是中国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制定的一项国家发展规划。这个五年计划是中国继改革开放政策后的重要发展蓝图。通过对十一五规划的总结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在这个时期取得的成就、遇到的挑战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成就总结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经济增长保持了较高的速度,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成就:
- 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快速增长,经济规模巨大。
-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和通信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 教育和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人力资源的培养和保障得到了更好发展。
- 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上升。
挑战与问题
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过程中,中国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问题。以下是其中一些值得关注的方面:
- 资源分配不均衡:在发展的进程中,资源在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分配出现了一定的不平衡。这导致了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贫困问题仍然存在。
- 环境问题: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尽管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 社会不公平: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但社会不平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仍然存在。
未来展望
在总结过去五年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后,我们需要展望未来,进一步规划中国的发展。以下是一些未来展望:
- 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经济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
- 强化环境保护:中国将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绿色发展,减少污染排放。
- 促进社会公平:中国将加大力度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
- 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国将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绿色低碳生产。
结论
十一五规划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揭示了一些问题和挑战。未来的发展需要继续努力,通过创新、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七、仲裁法学十一五
仲裁法学十一五
仲裁法学十一五是中国法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旨在深入研究和发展仲裁法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它是以十一五规划期间的研究和发展为基础,并对未来几年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规划和布局。
研究目标和意义
仲裁法学作为法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于促进我国仲裁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仲裁法学十一五,可以更好地明确仲裁法学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推动我国仲裁法制建设的深入发展。
仲裁法学研究的目标主要包括:
研究重点和内容
仲裁法学十一五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
仲裁法学十一五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研究方法和途径
仲裁法学十一五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研究途径主要包括:
结语
仲裁法学十一五的研究,对于我国仲裁法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仲裁法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可以提高我国仲裁制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推进仲裁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信在广大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仲裁法学定能在十一五期间取得更加显著的研究成果,为我国仲裁制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八、十一五规划什么意思?
"十一五规划"是指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11个五年规划,时间跨度为2006年至2010年,是我国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规划文献。
十一五规划包含了几十个章节、数百个条目,囊括了经济、社会、教育、科技、文化、环境等各个领域,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方向,以及各行业的发展目标和政策的全面规划。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文明进步等多方面的努力,加快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目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重大成就,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进步。
九、十一五规划是哪几年?
2006年—2010年。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06-201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十一五时期重大创新成果
“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登记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17.9万项;累计颁发国家自然科学奖16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05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2项;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谷超豪、孙家栋、师昌绪、王振义等9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这5年还涌现出了一大批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
“嫦娥”一号、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使我国跨入深空探测新领域;“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研制成功,并在国际TOP500组织的最新排名中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建成;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飞机完成总装下线并首飞成功;首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海上试验突破3700米水深纪录;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凯旋;水稻基因育种技术再获突破性进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全球首次获批生产……